《阿维斯塔》文献现包括用帕拉维文撰写的诗歌文集《阿维斯塔》和其它一些宗教典籍,它是波斯最古老的诗歌文集,也是波斯神话相传最聚集的作品。
诗歌《阿维斯塔》成书于公元 7 至 6 世纪,它记录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神祗及神的宗谱和神的运动,它力主张扬马兹达的伟大,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天神马兹达创造,他是美的化身,而阿赫里曼为人凶残毒辣,是世界一切恶的化身和制造者,两人辨别掌管灼烁和阴郁两个世界。该书详细阐述善恶二元论的教旨,要求人们弃恶扬善,做到善思、善言、善行等。全书原几十万字,原被古人用阿维斯塔语抄写在一万两千张牛皮上,存于帝王的宝库中,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入侵时将之焚毁,后经帕提亚国王巴拉什一世下令收集整理,并由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国王亲自指令重新收集编撰,才由祭司们将该书用通行的帕拉维语编订 21 卷本的大型诗集,事先约 345,700 字。该书后又被入侵的阿拉伯人付之一炬,经时代变迁,原书已大量流失,至今仅有十来万字,人们将它分编为《伽萨》、《亚斯纳》、《亚什特》、《万迪达德》、《维斯佩拉德》和《胡尔达·阿维斯塔》6 个部分,其中最终一部分是一本《阿维斯塔》的摘编普及本,它由一祭司改编,后收入总聚集。该书内容遍及,涉及历史、政治、宗教、文学,特别是有关神话相传的内容丰厚,只因许多散失,现神话相传的作品主要保存在《亚什特》一切和《万迪达德》的一部分中。
《亚什特》共有 21 章,其意为“祈拜”和“讴歌”,即拜神、颂神,它是《阿维斯塔》中篇幅最长,描写最生动,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每篇均以神名作为标题,描写该神的故事。如第 5 篇《阿邦·亚什特》即“河神颂”;第 8 篇《泰什塔尔·亚什特》即“雨神颂”;第 13 篇《弗拉瓦希·亚什特》即“灵体颂”;第 14 篇《巴赫拉姆·亚什特》即“战争与胜利之神颂”;第 19 篇《扎姆亚德·亚什特》为“地神颂”,等,每篇包容了一些神话故事儿节和英雄相传,它是先人了解古波斯神话历史的主要资料,它生动反映了古波斯人对自然的熟悉,及他们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决定和英雄事迹。例如在《泰什塔尔·亚什特》中记录着雨神与旱魃的斗争。
相传神主霍尔莫兹德完成天地万物的创造过后,他委派各神去分掌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及天地万物生灵,泰什塔尔被指派为雨神,让波斯各地江河奔流,水源充足,使庄稼歉收。但恶神阿赫里曼不愿让世界这么美好,便降下旱魃阿普什在大地兴风作怪,他让土地变得干裂无水,让风里带上灼热的气流使江河干涸,庄稼枯萎。雨神眼看自己播撒的雨水为旱魃吸干,他一会儿化作容光抖擞的青年,一会儿变为强有力的公牛(bull),一会儿又成为一只白色的骏马,在天空飞驰,降下大水,于是形成法拉赫·卡尔特河。然而旱魃阿普什决不视弱,变成一只黑秃马前来迎战,雨神连续几天降雨,终因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世界又变得一片萧疏。雨神泰什塔尔悲痛万分,祈祷神主赐其力量,助其威风,再战旱魃。终于在第二次交锋中雨神大胜阿普什,并将旱魃赶出卡尔特河千里之外。江河再次波涛滔滔。可事隔不久,阿普什重振威风,并得到魔鬼“斯平奇卡尔”的帮助,向雨神发动猖狂进攻,谁知雨神已得神主鼎立相助,他放出闪电之神阿塔什·瓦泽什特,将恶魔“斯平奇卡尔”一下击毙,为此恶魔收回声嘶力竭的鸣叫,这便是人们听到的霹雷声。雨神再次取胜,他连续十夜降下大雨,雨水停后流向四面八方,之后形成三大陆地, 23 条江和两大清泉及两股溪水。
这个故事通过雨神与旱魃之间的反复斗争,生动反映了古波斯人对久旱不雨的夏日酷热难熬的情景,他们火急祈祷普降甘霖,滋润大地。他们用泰什塔尔象征雨水,用阿普什象征干旱,当泰什塔尔初战失败后,他并没有退缩,而后重振雄风,再战旱魃,这反映了现代人对付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定。这个故事也充分体现了琐罗亚斯德教善恶二元论的宗教思想,泰什塔尔为神主霍尔莫兹德的下属,因而他也是善的儿女,阿普什是恶神阿赫里曼的属神,因而他是恶的儿女,最终泰什塔尔战胜阿普什,表明善战胜了恶,神主征服了恶魔。
取材于《扎姆亚德·亚什特》的“灵光的故事”是反映古波斯人希求民族兴旺发达,赞美君王英勇无敌的颂歌。所谓灵光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专门术语,它象征神主霍尔莫兹德的意志、力量及辅佐,谁要得到神主的灵光,谁便能成为超凡脱俗之人,谁便能万事顺当,不畏任何阻碍,任何帝王没有灵光的神助就不可能拥有王权,因而灵光历来为众神祗及波斯诸王们所注重。诸神要转败为功便要向神主祈祷灵光,如果神主愿意保护,便化为一道神奇的光圈套,或化为飞鸽,或老鹰(eagle),或山羊(goat)等为神助威。据说恶神阿赫里曼和妖魔之首阿库曼、怪物阿日达哈克等也尽力想得到灵先,而神主及其众神、波斯君主们竭力保护灵光,为此引出了许多关于他们争夺灵光的神话故事。
相传第 1 位与灵光结合的君主是卑什达德王朝的胡尚格,他曾依靠灵光的辅佐统治了地面上 7 个国家,并消灭了一切邪恶势力。第 2 位与灵光结合的是胡尚格之子塔赫穆雷斯,他执政 13 年,创建了丰功伟绩。贾姆希德是第三个与灵光合二为一的人,他在位 900 年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曾将阿赫里曼及众妖打得一败涂地。相传神圣的灵光曾先后三次脱离贾姆希德的身体,而为几位英雄夺去,英雄们借助灵光而战胜了众妖。之后贾姆希德居
功自傲,灵光便化为鸟飞离,当灵光脱离贾希德后,他被众妖打败。这个故事反映古波斯人对神主崇拜和敬仰,同时他们用神的灵光来依靠对美好事物、对英明君主的希望。
《阿维斯塔》中的《万迪达德》有 22 章,主要内容是有关教徒的清规戒律,在注释这些教规中搀杂着许多神话故事,如一开始就有反映神主马兹达创建 16 个国家,恶魔降灾于世的故事;又如第 19 章提到之灵的归宿和恶魔阿赫里曼对琐罗亚斯德的诱骗等;特别是第 2 章详细叙述了相传中的英雄贾姆希德的故事。在前面已对此人作过介绍,他是古波斯的一位国君。在这里他被描写成神主创造的第一个人,并成为尘世间的救世主。他在位期间,得到神主赐予的金戒指和金手杖,因而使其他地盘一次次扩大,人类不断的繁衍,他修建的城堡牢不可破,能抵御任何灾难性的风暴袭击,他的相传在现代波斯影响很大,这同样反映了现代人战天斗地的英勇气概。
在属于《阿维斯塔》文献中,另有两种用帕拉维语保存的宗教典籍《班达赫申》与《丁·卡尔特》,两书皆由祭司所作,约成书于公元 9 世纪。
《班达赫申》记述了神主创立天国和人间天地万物的经历,反映了相传中的帝王将相立功立业的故事。“班达赫申”意为“原始的创造”,因而这里收集的多是神主与君主建业初期的相传故事。例如《霍尔莫兹德与阿赫里曼》不仅显示了神主在与恶魔的斗争中创立灼烁之国的业绩,还充分阐明了善恶二元论的琐罗亚斯德教教旨。相传世界之初就存在着灼烁的世界,它是仁慈、聪明、善良的世界,也存在着阴郁的世界,它是邪恶、卑贱、阴险的世界。两个世界之间有个巨大的空间,彼此互不相连。灼烁世界之主霍尔莫兹德预感终有一日阴郁世界之首阿赫里曼会向灼烁世界发动进攻,于是建起一个理想的天国。3000 年已往了,有一日恶魔阿赫里曼钻出阴郁的地狱,发现了灼烁的世界,他便暗自创造出许多妖魔,预备与灼烁世界神主较量。但灼烁世界之主霍尔莫兹德早已预知了未来 9000 年他们的斗争终局:即头 3000 年阿赫里曼将龟缩在阴郁的魔窟中束手无策,而霍尔莫兹德将独步天下;第 2 个 3000 年将是阿赫里曼与霍尔莫兹德争夺世界统治权的时期,善恶斗争,被称为混应时期;最终 3000 年,霍尔莫兹德将在人类的帮助下力克妖魔,战胜阿赫里曼。于是霍尔莫兹德向阿赫里曼提议将双方斗争的期限规定在 9000 年以内,阿赫里曼愚蠢地接受了。在第 1 个 3000 年中,霍尔莫兹德利用阿赫里曼居住魔窟营造妖魔之时,创建起牢固的防御工事,他创造出大天神和火、气、水、土四大要素,并降尘世人类和生灵,设计七重天,完成开天辟地。第 2 个 3000 年开始,魔王阿赫里曼在女妖贾赫的煽动下,带领众妖向灼烁世界杀去,他们一到,尘世便到处出现贫穷、灾难、暴虐、凶残等恶行,霍尔莫兹德奋力反抗,经多次交锋,仍不相上下。到最终 3000 年,灼烁终于战胜阴郁,霍尔莫兹德将阿赫里曼赶回魔窟,他修补好苍穹,并用琐罗亚斯德的灵体降服了恶魔造成的一切灾难,使人类重新走上真诚、纯洁、善良的灼烁大道。这个故事现实上反映了琐罗亚斯德教对创世的看法,所以它是现代波斯最主要的创世神话。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原始之始存在着两个相互合并、截然不同的世界,即善与恶的世界,它们分属霍尔莫兹德和阿赫里曼掌管。但阿赫里曼专施恶行,便向灼烁世界降下灾难,使世界杂乱一片,最终霍尔莫兹德英勇奋战,将妖魔赶出灼烁世界,打入阴郁的地狱,世界重新成为美好、善良的居所。这个创世神话反映了早期波斯人对宇宙形成及人类创造的看法,其善恶二元论的教义与之后创立的波斯摩尼教(公元 240 年创立)的“二宗三际论”教旨显明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见摩尼教是深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摩尼教主麾尼认为:宇宙原为灼烁和阴郁两个王国,他们相互对峙,相互合并,称初际阶段;当阴郁侵入灼烁,两国大战,于是世界人类出现,最终世界被大火毁灭,这是中际阶段;大火毁灭世界后,一切又规复如初际阶段,这叫后际时期。摩尼教仍用灼烁与阴郁即善与恶二宗的行动来注释世界的本原、创立。他与琐罗亚斯德教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琐罗亚斯德教意在张扬神主霍尔莫兹德的伟大,他是灼烁、善良的化身,世界一切美好和至高无尚的东西都是由他战胜恶魔而生,因而该教召唤人们要信奉这唯一的神主。摩尼教用“二宗三际论”来说明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在善与恶、灼烁与阴郁两大本质的斗争中产生的,当灼烁与阴郁再度合并,规复原始的状况,我们的世界就不复存在了,它表明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着善与恶的斗争,摩尼教作为上帝的使者,他是专为人类百姓解救灾难的使者,他使人民相信在这善恶斗争的世界中,他是唯一能为民除害,解救人类的的先人,如果善恶的斗争结束,世界将随之消灭因而摩尼教在事先流传甚广,它甚至得到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的赞赏,摩尼的经书《沙普尔甘》便是以国王名字题名的。该教后还传入中国,称明教、末尼教。到萨珊国王巴赫拉姆一世时,摩尼教曾受到传统的琐罗亚斯德教尽力排挤,摩尼本人也被钉死于十字架。但这一教派却传播到外洋,它甚至比琐罗亚斯德教传播更广,历时更长,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除了《班达赫申》,另有名为《丁·卡尔特》的宗教典籍。原书共 9 卷(前两卷失传),近十七万字。书中主要记录了波斯古经成书、保存、被毁和重新编定及圣书卷名和内容的状况,此外还详细记述了琐罗亚斯德教主的生平业绩和宗教法规。有关神话相传主要见《琐罗亚斯德的诞生》。据说琐罗亚斯德,又称扎拉苏什特拉,意为“黄色的骆驼(camel)”。历史上是否有其人,
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他生于巴尔赫地区,其兄弟五人,他排长老三,一生结过三次婚。他传教之初曾遭到祭司们强烈反对,因而教徒很少,后因得凯·古什塔斯布国王支持,琐罗亚斯德教才逐渐传播。神话中把琐罗亚斯德神圣化,把他的诞生说成是天国里三种元素灵光、灵魂、灵体三者合一的产物,他是天国及人间的造物主,世界的救世主这些故事都是为了抬高琐罗亚斯德教的地位,为神主和众帝王歌功颂德。
..
参孙子死后,腓力斯人对以色列又发动了进攻。他们组建了新的军队,侵入扫罗的东部领土。 从腓 力斯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