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专业奇难无比。我们每日背新词、句型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依然难免犯错。
我和我的同学当惯了所谓的“佼佼者”,面对这样的状况都傻了眼: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成就感在哪里?
同学们迅速分成为几类:有不分昼夜苦读阿语的,有抢时间、挤精力学英语的,有心眼儿活搞点儿副业的,也有逃避现实泯灭青春陷溺于恋爱、玩乐的。每种选择都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事实上这些大一时的选择最终都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去向。之后我也发现,除了逃避现实的那部分人毕业时慌了手脚外,不论大学期间学了什么、忙过什么,只要没有虚度时光,最终都会有路可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要是当年就晓畅这些就好啦。
因为从小在美术、表演、演讲方面受到锻炼,入学后不久我就自发不自发地展示出在宣传及文艺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校学生会也很快注意到阿语系92级有那么一个上蹿下跳的何炅,便向我收回了热情的邀请。
加入学生会让我的大学生活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我发现大学的学生会原来可以自立地做那么多事儿,而自己也可以从为同学服务中获得无限的快乐。
然而,表面的风光需要背后付出双倍的努力。阿语的学习没有窍门可言,每一点进步都要付出响应数量的刻苦努力。我的同学们都一丝不苟地学到11点宿舍熄灯才洗漱歇息,而我往往这个时候才结束学生会的工作离开办公室。蹑手蹑脚地回到宿舍,我会静静地点上一根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开两三个小时的夜车,尽量把做学生会工作占用的时间补返来,保证自己的学业不要落下。
同学们都惊讶于我的精力和耐力,有时室友睡了一醒悟来还看到我在摇曳的烛光前,常常动用武力把我这个拼命三郎赶到床上去。
在我的入党发展会上,大家这样说:虽然何炅的阿语成绩不算很好,但他的确一向很努力,而且他有为同学服务的热心和能力,较之只会读书的学生更可取。我听得只想流眼泪,更从这席话中听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深深的期待。
1994年的6月,我通过北京市的一次高校小品比赛得到了参加中心电视台当年大学生毕业晚会现场直播的机会。我在那次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渗透》得到好评,我也经由那次晚会面识到另一个五彩缤纷的广阔世界。
面对机会,我没有依恋象牙塔里的惊涛骇浪,未涉世事的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开始走出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我比我的同龄人快了一步。
我考虑了好久,能力的培养固然主要,可学生的天职毕竟依然学习。更况且我已经培养了那么多年能力,也该好勤学点东西了。于是我做了一个很艰巨的决定:退出校学生会,推掉一切外界运动,辞掉电台主持的工作,收心回教室,专心学习。
在北外求学的最终两年,我从喧嚣归于平静,安安安安静静地走着宿舍———教室———图书馆的三点一线,同学们有些惊讶我真能那么彻底地把心收返来,而我也重新感受到了做一个纯粹学子的乐趣。1997年毕业时,我的阿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在系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地留校担任教师,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出人意料、但完美动人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