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湘南蝗虫(locust)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迫不得已吃起草根树皮。
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
王扬一边叫着“殷兄”一边走进屋去,殷天引听到叫声,赶紧迎了上来。王扬拱拱手,说:“殷兄一贯可好,我明天去前街办点事儿,路过你家,出去坐坐。”
说到这里,王扬突然之间之间之间盯着殷家窗台上一只香炉走了已往。他伸手拎起香炉,仔细端详起来,这座香炉有点儿与众不同,正方形,上宽下窄,呈斗状,比一般香炉矮小,显得凝重、大气。
王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看底足,看款识,看画片上的树叶、小鸟以及山石间一丛丛小草,足足有10分钟,他才把香炉轻轻放在桌上,喜不自禁地说:“宣德炉,好一只明代的宣德炉。”
殷天引听了,心里一惊,他万没想到自己家另有明代的东西。
王扬持续说:“殷兄,你知道,我喜欢收藏,把它卖给我吧!”
殷天引仔细看了看王扬,见他涓滴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这才点摇头,说:“若真是宣德炉,你就拿去吧!随便给几个钱就行。”
王扬说:“明代的东西,还值点儿钱,我给你两担大米吧!”
当天晚上,殷天引一家人喝上了香甜的米粥。
第二天,殷天引去了一家古玩店,返来后对家人叹道:“我去‘万得昌’古玩店问过了,咱家的那只宣德炉至少值10担大米。唉,王扬只给了我两担大米,这一年头啥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那以后,殷天引就慢慢和王扬断了来往。
多年以后,殷家终于发达起来,而此时,王扬却病故辞世。殷天引得知王扬病故的新闻,摒弃前嫌,赶去吊唁。
那天下午,殷天引进了王家。吊唁过后,王家长子陪着他去后院歇息。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殷天引一眼看到后院的窗户上放着几盆花草,其中几株兰花草居然栽在一只宣德炉里,他觉得这只宣德炉非常眼熟,捧起一看,立马认了出来,这只宣德炉分明就是当年王扬花两担大米从自家买去的那只。
殷天引不动声色地问王家长子:“你父亲(father)用这么珍贵的宣德炉来养花,是不是太糟践了?”
王家长子小声说道:“大叔,您错了,这只宣德炉不值几个钱,它是现代的一只仿制品。那年粮食歉收,家父的一个好朋友家断了粮食,家父想帮帮他,可又知道这人狷介自爱,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心生一计,故意把他家这只仿制的宣德炉‘考证’为明代的东西,顺理成章送了两担大米给他。只是家父死也没通知我,他的这个朋友到底是谁……”
听到这里,殷天引当场停住了。
18岁那年,柱子参加了八路军。一天,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柱子所在的那个连接受了困难的义务,在紧靠公路的一个高地布防,阻击敌人。这是柱子参加 ..
清朝前期的一个干旱年,一位老农庄稼歉收,便找到知县,想减征一些粮食。知县问:“麦子收了几成?”老农答:“三成。”“棉花收了几成?”“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