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福建龙岩的邓云,4岁那年跟着妈妈到印度尼西亚,投靠在那里谋生的爸爸。他身在异国,心却忘不了祖国和故乡。1949年10月1日,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开国大典的礼炮,听到国歌庄严的旋律,心情振奋,感到祖国在召唤自己。“我是中国人啊!那才是我的家!”他想。 邓云毅然舍弃优越的生活和父亲(father)要传给他的产业,回到了国内,上了大学,参了军。不料在1957年,他被错误地打成“右派”,送到农场“劳动改造”。之后虽然当了外语教员,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到1966年“文化大反动”,他又被批斗,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返国30年,他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心中苦闷极了。 远在外洋的父亲知道了,让他出国去承当产业,他却拒绝了。他说:“我受屈的时候,身边有那么多大暴徒体贴我。有一次我干活又累又饿,生产队的书记过来叫我去帮他写信,可到了他家,他拿了四个菜团子给我吃,根本没写信……我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祖国的温暖、人民的可爱,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不想离开这里。嫌弃祖国的落后,去享受异国的繁荣,这是乞丐的耻辱,有愧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民族!” 邓云说得多好啊!他是把个人的委屈化在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中了。
我们的国家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负,打败仗,签定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款,受尽了屈辱。爱国的人们都为国土的丧失和人 ..
英雄少年赖宁,家住四川石棉。这里山高路险,地处偏僻,没有大城市那样的繁华热闹。可赖宁从小热爱自己的故乡,把故乡看成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