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终身未嫁的单身名媛
文/俞治
民国的剩女们有自己的故事,其独立的精神一点也不输给现在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名媛们更有夺目的风采。
绝代风华的“剩女”:吕碧城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乃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吕碧城(1883-1943),安徽旌德人,父亲(father)吕凤歧,清末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造诣已达到很高的水准,与其姐吕惠如、吕美荪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1895年其父去世,族人觊觎吕家产业,母亲遭幽禁,身处北京的吕碧城听到新闻,四处告援,方才减缓。与吕家有婚约的汪家得知此事后,要求退婚,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协议消弭了婚约。事先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这对吕碧城此后婚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遮盖不住她位列“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之首的绝代风华。
1903年,吕碧城来到塘沽投靠其舅父。后她想去天津市内探访女学,遭舅父反对,一气之下径自踏上去天津的火车,开始了她执笔《大公报》的才情岁月。在《大公报》期间,吕碧城屡屡宣布诗词作品,还撰写大量鼓吹妇女束缚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1912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一时大总统,吕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后因不满袁称帝,毅然辞官离京。1918年,吕赴美求学,后又漫游欧美七年,留下诗集《鸿雪因缘》,脍炙人口。
吕碧城虽说一向倡导自由恋爱,曾自夸:“生平可称许之须眉不多,梁任公早有妻室,汪季新年岁较轻”,言外之意世上能与之匹配的好男人唯有梁启超、汪精卫,可惜一个早已结婚,另一个与她同岁。自恃狷介,加上早期退婚的阴影一向困扰她,吕碧城终身未婚,于1943年在香港孤独辞世。
“化蝶”陶然亭畔的才女: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中国现代闻名女作家,山西省平定人,著有《红鬃马》、《涛语》等。因爱慕梅花之肖丽坚忍,自取笔名评梅。1919年,石评梅就读于北京女子初等师范学校体育系。
石评梅在一次同乡会上,遇上了高君宇,两人渐生情愫。1923年高君宇积劳成疾,在西山养病,他采一枚红叶,题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寄予石评梅示爱。但因为对方已有妻室,她将红叶退给了高君宇,久久拒绝高君宇的爱情。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叛乱,高君宇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前去平叛,所乘汽车遭枪击。受伤之际,高君宇不忘给石评梅买生日礼物:象牙戒指。就当石评梅冰心开始融化之时,高君宇病逝于北京。石评梅遵从高遗愿,将其安葬于她俩相见相知的陶然亭畔。高君宇走后,石评梅深深自责,常常去陶然亭畔扫墓、忏悔。1928年3月,石评梅因脑膜炎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石评梅挚友庐隐根据其遗愿将她葬于高君宇墓旁,两墓并排,两碑并列。石、高“化蝶”之曲,成为陶然亭畔一道亮丽的景色。
“寡妇主义”下的烈女:杨荫榆
1884年,杨荫榆出生于江苏无锡望族杨家。1901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寓居在无锡的常州籍一户蒋姓少爷成亲。新婚之夜,杨荫榆发现新郎竟是个低能儿,立即进行了斗争,最终与夫家断绝干系。从那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结过婚,这也致使她全心投入学术研究,后留学日本与美国,成绩斐然。
留学返来的杨荫榆于1924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治校强调秩序、学风,认为学校犹如家庭,治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最终导致北京女师大驱杨风潮。事先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撰文《寡妇主义》声援学生,文章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杨荫榆因此得到“寡妇治校”的恶名。杨荫榆迫于舆论,迫不得已辞去校长之职。
离职后的杨荫榆回到苏州,在苏州女师、东吴大学等校任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苏州沦陷,侵华日军要她出任伪职,遭到她的拒绝。杨荫榆面对日军在苏州的暴行,曾多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凡此种种,杨的行为刺激了日本侵略者,1938年1月1日,两名日军以司令部传见为借口,把杨荫榆诱骗出家门,行至盘门外吴门桥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开枪击杀杨,并将之抛入河中,杨荫榆就这样悲壮地死去。
中国的“聪明女神”:吴贻芳
吴贻芳,189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的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18岁时其父卷进政界风云被迫自杀,母亲与哥哥、姐姐也相继离世。从那时起吴贻芳独自一人撑起一个家,抚养老祖母与幼妹。1 9 1 6年考入教会学校金陵女子大学,后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带领同学们参加了五四运动。1926年,吴贻芳赴美留学。
1928年返国后,吴贻芳应百姓政府之邀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将“厚生”定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厚生”源自《圣经》,她注释为: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世,还要利用自己的聪明与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厚。大批的金陵女大学子,带着“厚生”精神走向社会,在辨别的工作岗位上献身于国家的扶植事业。
1945年,吴贻芳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而且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百姓政府两次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长,遭到她的拒绝,后蒋介石败逃台湾,要求她与金陵女子大学一块迁往台湾,但她依然断然拒绝。
1979年,吴贻芳得到密歇根大学所颁发的“聪明女神奖”,成为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得到者。1985年11月吴贻芳逝世于南京。
“76号”里的白色特务:胡寿楣
胡寿楣(1907-1982),原籍河北延庆,毕业于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心大学文学系。1936年,一位女诗人关露因《太平洋的歌声》在上海文坛声名鹊起。“关露”便是胡寿楣的笔名。1939年- 1945年,受组织派遣,胡寿楣先后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和日本大使馆与水师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成为我党闻名的“白色特务”。
当年的潘汉年最终选关露打入“76号”,对李士群进行策反。当接到义务时,胡寿楣迫不得已与热恋中的王炳南告别。因为工作特殊,胡寿楣常常出入“76号”,并与众多日本要人接触,被事先的民众误以为“汉奸”。卧底期间,胡寿楣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众多情报,拯救了人民的生命与资产。1946年,胡寿楣与王炳南再次重逢,但迫于外界的压力――抗日胜利后,她被百姓政府列入锄奸黑名单,以及王炳南事先的身份是国共谈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两者再次被迫合并。新中国成立后,胡寿楣又因汉奸之名两次入狱,直至1982年3月23日得到平反。
43年的汉奸骂名,10年缧绁,终于昭雪。1982年12月5日,胡寿楣在完成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怀念文章后,服安眠药自杀。
“万婴之母”:林巧稚
她一生亲自接生5万多婴儿,自己却没当过一天母亲。她就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闻名医学家林巧稚女士。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福建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1906年,其母因患子宫颈癌去世。林巧稚作为“五四”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投身于新世界的创造。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到英国伦敦求学,她刻苦学习,钻研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
1929年,林巧稚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医生。事先的聘书写道:“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作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有身、生育者,作自动消弭聘约论。”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条件苛刻的聘书。她一生服从此诺言,将自己“下嫁”给了医疗事业。
林巧稚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其亲手接生的孩子,都会在每张出生证上留有英文签名:Lin-Qiaozhi’s Baby。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把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等。林巧稚给病人看病从不分富贵贫贱,对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院被收为国有,她也经历了猛烈的思想改造,文革中更是经历了许多坎坷。
1983年林巧稚病逝。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