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故事 陶器完整版简短
栏目:民间故事 频道:现代故事 阅读:次 时间:2022-11-29 5:46:21 字体大小
A- 18 A+ 城市的一条偏僻街道上,每日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耄耋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自家门前制陶。你看他凝神于转动的台架,两手灵巧地运动,就像搂着一个娇柔的婴孩。再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左手少了根小拇指。
这位老人不识字,但,他是本市惟一的制陶艺人,名声远播,每年都有外国人慕名前来购买他的陶器作品。画报,互联网上,也不乏对他的介绍。
儿童时代,老人家贫,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他只能每日在田间干杂活。那里的乡野有好土,非常适合制陶器,这样的手工场有许多。耳濡目染,他对陶器产生了兴趣。可惜,手工场生产的陶器一切是生活日用品,廉价而粗糙,匠人们都没有出色的。他跟着照葫芦画瓢,只是弄出一堆小孩子的玩意。
到了少年时代,他觉得自己无法割舍对陶器的热爱,总想着造出真正的陶器。但是,这时的父母开始干涉他,认为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以谋生。他不听话,屡屡遭到父亲(father)的打骂。一次,父亲盛怒之下,挥铁锹砸他制陶的台架,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挡,结果左手断了根小拇指。
父亲过世后,他没有了管束,与母亲相依为命,日日除了在田间操劳,便是坐在家门口制陶。2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母亲着急,托人说合,但儿子不务正业的“陶痴”名声已经在外,没有谁家愿意把闺女(daughter)许配给他———而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乎。
“文革”期间,一次市革委会搞农民艺术展览,选中他的一件作品,照片还上了报纸,这件事居然减缓了他的婚姻大事———一位插队的城里姑娘倾心于他的艺术,嫁给了他。那时,他已经43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随太太进城,每日依然在制陶。不同的是,他有了“市场意识”,陶器都是用来换钱的,因为太太一个人在工厂上班,难以养活全家。
又已往十多年,他的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虽然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制陶的工匠,但别人却说他是“老艺人”。他的作品越来越走俏,被作为艺术品陈列、收藏。他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钱,但市场却把他的作品的价格一抬再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为此惊骇:怎么,一个陶制的仙女能卖上1200块?
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巨大的成功。因为他那些质朴、生动、精致的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无法复制、模仿的。他的名字开始进入报纸、电视,他本人也不时被邀请参加这个聚会会议、那个运动……
有人指教老人的成功经验,老人压根不知道如何向他注释,只是说:哎呀,我这辈子呀,也就是围着这个呆板转呀转的……
是的,就是这么转过来的———你围着一件事转,转呀转,转到黑发变成白发,转到地老天荒,最终,你就会转成一个圆心,世界也要围绕着你转的。